
《神雕侠侣》中的高潮部分并不是书末的第三次华山论剑。其实,这场论剑并没有真正的武斗,大家只是用言语来争论武学,轻描淡写地选出了新一代的五绝。而真正令人热血沸腾的是倒数第二回的襄阳大战。在那次战斗中,襄阳的守军一度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,因为郭襄被金轮法王抓走,导致防守的力量大减。尽管襄阳的守军拼死一搏,但最后的结局几乎注定是两败俱伤。关键时刻,杨过像救世主一样出现,他瞬间扭转了局势。他在绝望之际,凭借黯然销魂掌反击金轮法王,又以巧妙的飞石击杀了蒙古大汗蒙哥配资炒股官方,最终帮助襄阳守军取得了大胜。
然而,这种胜利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。金庸其实是为了让整个故事在温馨的大团圆氛围中结束,毕竟襄阳城被蒙古人攻破只是时间问题,而郭靖的死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。从“历史必然”的角度来看,郭靖最终战死襄阳并不令人意外。但如果从武侠的角度思考,郭靖是否能避免死于非命呢?当他为大宋守城时,为什么其他武林英雄没有前来援助呢?
展开剩余75%最后一场襄阳大战发生在《神雕侠侣》故事结束几年后,金庸并没有直接写出这段情节,这其实也可以理解,因为郭靖是金庸在《射雕英雄传》和《神雕侠侣》中塑造的伟大人物,金庸自然不忍心亲手让郭靖死去。然而,金庸在故事中早有铺垫,曾让郭靖自己说过,他能做的就是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”。从那时起,郭靖的死亡就几乎是注定的。尽管如此,直到《倚天屠龙记》提到郭靖一家战死襄阳时,读者依然感到心痛。尤其是那段消息中的细节,更让人感到疑惑。
原著是这样描述的:“襄阳城破之日,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,屠龙刀不知下落。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,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,却已为时不及……郭公破虏青年殉国,没有传人,是以刀剑中的秘密,只本派郭祖师传了下来。”从这段话可以看出,郭靖夫妇战死时,只有小儿子郭破虏在身边协助。而其他的武林高手,没有一个前来帮忙。其实,郭靖并非单纯为自己守城,而是为了大宋而守城,作为宋国的武林英雄,大宋的群雄理应前来支援。那么,这时的他们又在哪里呢?
回顾《神雕侠侣》最后一场襄阳大战,尽管蒙古大军优势明显,双方一决死战基本上注定了襄阳城的破落。但当时郭靖身边可是有不少顶级的武林高手。比如后来同为五绝之一的黄药师、一灯大师、周伯通,还有瑛姑、程英、陆无双、朱子柳、武三通等人。除此之外,许多其他的武林人物也参与了这场战斗,比如全真教的弟子,他们为襄阳守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就如这段描述所说:“其余七队由宋道安等全真教的第三代弟子分领,上应白虎七宿。”当年的全真教几乎是全力出动了。
除了这些明面上的高手,后来杨过也前来支援,而在丐帮大会时,杨过还曾带着一群怪人来为郭襄庆生。郭靖夫妇若与这些怪人建立了联系,后来的战斗中,他们可能会义无反顾地前来帮忙。毕竟他们曾在杨过的带领下,曾在蒙古军营烧粮草、斩杀蒙古士兵,还割下了他们的耳朵。这些怪人其实战斗力远远超过襄阳的守军。既然如此,为何这些人后来没有一个前来支援襄阳呢?
其实,了解郭靖夫妇为人处事的方式,便不难理解为什么群雄没有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。郭靖夫妇无疑是大侠,他们为了守卫襄阳奉献了一生,配得上“侠之大者”的称号。但在为人处事方面,他们的确不擅长与江湖群雄打交道。当初杨过为了郭襄的生日,特地邀请了圣因师太、百草仙、人厨子、烟波钓叟、张一氓等人,郭靖夫妇的态度是什么呢?原著中这样写道:“郭靖也听到过‘西山一窟鬼’的名头,这一批人虽说不上恶行素着,却也不是正人君子,听得小女儿竟和这帮人厮混,更加恼怒。”
另有一段描述是:“黄蓉道:‘我也这么想。只是圣因师太、转轮王张一氓这些人行事忽邪忽正,喜怒不测。咱们虽然不惧,可是缠上了也够人头痛的,眼前大敌压境,实在不能再分心去对付这些怪人……’”黄蓉显然对这些怪人充满了偏见,认为他们的行事风格无法预测,可能会给襄阳城带来麻烦。而郭靖则心有疑虑,回想着这些人物的过去,最终也选择了疏远他们。
事实上,黄蓉曾经也是邪派人物,她是否已经忘记了自己被江南七怪称为“妖女”的过往?她带着偏见对待这些人,却没有尝试去了解他们的立场。金庸并没有在文字中完全描述这一点,但从他们的言行中可以看出,郭靖夫妇在对待这些江湖人物时,态度并不积极,甚至可能有所怠慢。
从他们对待杨过的态度来看,也能看出一些问题。郭靖真心关心杨过吗?当郭芙斩断杨过的手臂时,郭靖曾表示有意割下郭芙的一只手臂来赔罪。虽然他真的关心杨过,但有时候人们未必能感受到这种关怀。郭靖口口声声说自己心中念着杨过,但他并未意识到,“神雕大侠”杨过在武林中的名声早已响彻天下,而他自己却未认出杨过就是自己的爱侄。这样的情况不禁令人唏嘘。
总的来说,郭靖夫妇的确全心全意地守卫襄阳配资炒股官方,但他们过于专注于这一目标,以至于忽视了与江湖群雄的关系。那些非亲非故的高手,最终没有前来帮助他们守城,也在情理之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尊富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