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根据西方历史的描述股指配资网,约公元前2000年,欧洲出现了两个大帝国,一个是亚历山大帝国,另一个是罗马帝国。两个帝国都与亚洲有着密切的联系。在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中,他“巧妙”地避开了中国,而在他帝国崩溃后,亚历山大的势力曾一度扩展到西亚和中亚,甚至比罗马帝国的版图还要庞大。
与此同时,中国的秦朝与西域的交流在史书上并未详细记录,但汉朝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,这些历史事件被详细记载下来,成为我们今天了解西亚和中亚的重要资料。然而,在这个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个“巧妙”的现象——每当汉朝使者到达西域,欧洲的势力似乎就神秘地消失了。
巴克特里亚是古希腊人对现今兴都库什山以北、阿富汗东北部地区的称呼,那个地方是古代中亚、南亚、西亚和东亚的交通枢纽。公元前323年,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后,这片地区归亚历山大的一位部将建立的希腊塞琉古王朝控制。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塞琉古王朝曾将大量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移居到该地。公元前255年,巴克特里亚地区的希腊总督宣布独立,成立了巴克特里亚王国。到了公元前170年左右,巴克特里亚王国达到鼎盛,版图横跨喜马拉雅山脉以南、恒河中游流域,西至波斯东部沙漠,南抵孟买湾,北界锡尔河。
展开剩余80%然而,这个曾经强盛的古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能继续存在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,因为中国的力量开始崛起。
首先,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国王都被匈奴打败,月氏族一分为二。公元前162年,部分月氏族人留在当地,另一些则西迁至撒马尔罕。这支被迫逃难且实力大减的大月氏族,竟然在短时间内就灭掉了巴克特里亚王国。这个现象让人疑惑:是巴克特里亚王国本身太弱,还是大月氏的力量过于强大?
其次,公元前139年,张骞被派遣出使西域,但他在途中被匈奴扣留了十年,直到公元前129年才成功找到大月氏。张骞在他所写的史料中提到,大夏(即巴克特里亚)与大宛(今乌兹别克地区)文化相似,这也说明巴克特里亚王国在统治近200年后,并未能完全留下什么希腊文化的印记。难道古希腊人统治巴克特里亚的近200年期间,居然没有在当地留下任何影响?
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后,部将塞琉古建立了塞琉古王朝,这个王朝初期控制了从伊朗高原东部一直到印度河的大片地区。然而,塞琉古王朝的野心并不止步于此,它还向西扩展,占领了叙利亚和小亚细亚。换句话说,塞琉古王朝的巅峰时期,领土几乎涵盖了如今的叙利亚、土耳其、伊朗、阿富汗、乌兹别克、巴基斯坦和印度部分地区。
公元前255年左右,塞琉古王朝因与埃及托勒密王朝争夺巴勒斯坦,导致东部领土丧失,巴克特里亚和帕提亚相继独立。即便如此,安条克三世(公元前241年—公元前187年)仍通过连续二十年的战争收复了大部分失地,甚至曾成功远征印度的孟买湾。公元前187年,安条克三世去世,留下了一个仍然庞大的帝国。奇妙的是,紧接着中国开始关注西域,而塞琉古王朝也随之崩溃。
塞琉古王朝本来对其东部领土并不重视,却对叙利亚、小亚细亚、埃及等地情有独钟。安条克四世继位后,忽视了东部领土,反而进攻埃及,导致东部领土再次失去。最终,公元前141年,帕提亚吞并了美索不达米亚,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,塞琉古王朝只剩下地中海周边的一小块领土。
回顾历史,公元前162年大月氏族西迁撒马尔罕,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,而在公元前187年时,塞琉古王朝的疆域曾经扩展至印度。令人疑惑的是,在中国即将登场之前,塞琉古王朝就已经崩溃得非常彻底,甚至没有留下任何希腊或马其顿的统治痕迹。
根据西方历史记载,罗马帝国是一个跨越欧、亚、非三大洲的大帝国,以地中海为中心。公元前63年,罗马的庞培击败了塞琉古王朝,夺取了叙利亚。公元前27年,屋大维占领了小亚细亚(现今土耳其地区)。然而,到了公元97年时,罗马在叙利亚或小亚细亚的势力突然消失,这时中国的汉朝使者已经到达西域了。
公元97年,汉朝的甘英奉命出使“大秦”(普遍认为是罗马帝国),他从新疆的库车出发,经过安息帝国(即帕提亚帝国),然后经过阿蛮、斯宾、于罗等地,最终到达西海沿岸。虽然安息帝国阻止了他继续前行,但甘英还是记录下了这个旅程。这里的“西海”指的应该是地中海,而不是波斯湾,因为“条支”被认为是塞琉古王国的都城安条克(现在的土耳其安塔基亚),因此甘英的“西海”应该是地中海。
值得注意的是,早在甘英抵达西海之前,罗马帝国已经控制了叙利亚和小亚细亚,那么当甘英到达西海时,他已经处于罗马帝国的领土内。为什么他还要“临西海以望大秦”呢?
在甘英之后,罗马帝国的图拉真开始东扩,占领了小亚细亚、叙利亚等地,并在116年击败帕提亚帝国,占领了其首都泰西封,并进一步向波斯湾推进,设立了亚述和美索不达米亚两个行省。
总的来说,巴克特里亚王国、塞琉古王朝、古罗马帝国似乎在与汉朝的接触中巧妙地“躲猫猫”,为了避免两者相遇,前两个帝国要么灭亡,要么衰退。这究竟是历史的巧合,还是巧妙的历史构建,值得我们深思。
发布于:天津市尊富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